导语:自1949年建院以来,中国科学院的办院方针有6次调整。变化的是方针,不变的是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初心。

不久的将来必须成立为人民所有的科学院。

——1949年7月13日,周恩来在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的讲话


  • 按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规定的文教政策,改革过去的科研机构,以期培养科学建设人才,使科学研究真正能够服务于国家的工业、农业、保健和国防事业的建设。


  • 侧重基础,侧重提高,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。


  • 大力加强应用研究,积极而有选择地参加发展工作,继续重视基础研究。


  • 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,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跟踪。(注:1991年修改为: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为国民经济和谁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战场,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科技创新。)


  •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,面向世界科学前沿,加强原始科学创新,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,攀登世界科技高峰,为我国经济建设、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基础性、战略性、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。


  •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,面向国家重大需求,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,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,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,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,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。

导语:当第一颗原子弹、氢弹、导弹成功爆炸的时候,当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《东方红》音乐的时候,当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—牛胰岛素诞生的时候...

一次次,中国科学院在历史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,引领着科技强国的建设。

走进科学院

中国科学院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诞生。70年来,中国科学院与祖国同行,与科学共进,几代科学院人不懈努力,勇攀高峰,以国家富强、人民幸福为已任,人才辈出,硕果累累,在共和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。

阅读更多>>

导语:“大科学装置”——一个朴实而又直接的叫法,代表着一系列常人罕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。当科学家走进这些“大科学装置”,中国科学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。

装置群像

装置群像

建设者们

建设者们

“两弹一星”元勋

导语:1999年,党中央、国务院、中央军委决定,向当年为研制原子弹、导弹和人造卫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/追授“两弹一星功勋奖章”。其中,有22位元勋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或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过的科学家。

  • 王大珩

  • 周光召

  • 钱学森

  • 赵九章

  • 钱三强

  • 郭永怀

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

导语: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,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。

  • 刘永坦 2018年

  • 赵忠贤 2016年

  • 于 敏 2014年

  • 程开甲 2013年

  • 张存浩 2013年

  • 郑哲敏 2012年

科学正青春,做新时代追梦人

导语:栉风沐雨七十载,薪火相传科学魂。中科院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,在年轻的科学家身上得到传承。他们在新时代努力奔跑,用他们的追梦精神,创造出灿烂的科学成果。科学精神不灭,薪火相传不息。

  • 微生物所杂忆 ——记戴芳澜与方心芳

  • 上海光机所:车间里过节是小事 完成任...

  •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:盛产学霸,屡开制...

  • 六十年格物穷理 一甲子春华秋实——中...

  • 江夏演新文 乘鹤奏悠曲——记中科院武...

  • 中国在世界顶级刊物PRL发表的实验核物...

  • 趁年轻干大事,这些中科院的青年真是...

  • 13年行走戈壁 一位“地质青年” 的西...

  • 作为光电仪器的科研工兵,我的目标就...

  • “科学”号女首席科学家:蓝色情怀激...

  • 中科院北斗女神徐颖的双面

  • 钱学森先生在力学所初建的日子里

  • 中国研发最大口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

  • 一代宗师李薰

  • 师昌绪院士:我是一个战略科学家